我的理想 我的现实 我的实现
如果还有机会,我愿意再到桃花山挥洒汗水
前言
桃花山,坐落于锡城滨湖区,让人浮想到北宋文学家东坡居士的一句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中的有山有水情景,让人向往、憧憬、倾心……,然,它早已失去昔日光彩,变为一个生活垃圾填埋场,污秽收集之地,又西邻青龙山公墓,让人失去念想。物理填埋目前是国内生活垃圾主要的处理方式之一,为了解填埋场中一些奥秘,我曾在此为科学试验而奋斗过,发现了其中一些参数变化规律,但只是对生活垃圾场中的微不足道的探究,所以,如果还有机会,我愿意再到桃花山挥洒汗水,为科学试验继续奋斗。
无锡桃花山填埋场,是一个典型的山谷型填埋场,始建于1994年,1995年竣工投入运行,于2015年次扩建,这也是此填埋场的最后一次扩建,最终设计标高为100米,近2年来,日均约2000吨生活垃圾被填埋与此,截至今日,这个山谷里已经容纳了约1000万m³的生活垃圾。随着日益剧增的生活垃圾被填埋,生活垃圾填埋场也存在不少隐患,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研究也成为了焦点。
一、初次接触现场试验
硕士毕业后,2014年7月初来到河海大学软土课题组,适应着新学校,新环境和新面孔,学习着新方向,新知识和新研究,从课题组了解到施老师派周亚吉师兄在无锡桃花山填埋场现场试验,之前做过现场的我,无锡桃花山填埋场现场试验触动我心灵,让我想去那学习和见识,便于我对垃圾填埋场的了解,得到施老师允许后,终于有机会去现场看看,出发前夕,在地图上看了又看要前往的地方,在办公室问了又问去过现场的师兄那边的情况。记得那是2014年8月初,夏日正酣,在南京坐上高铁,一路上联想着无锡填埋场的生活,来到无锡火车站,那时去梅园(听名又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现场工地中转站)还没有地铁,乘坐公交到达梅园后,联系周师兄后,5分钟车程到达了现场工地宿舍。在工地宿舍走廊就有一阵一阵的异味,到了工地宿舍门口,眼前景象刷新了我的视觉观,蚊蝇满天飞,随时可能会被“飞行物”撞到,矿泉水瓶堆积成山,垃圾遍地,杂物乱摆。我来到之后,已在现场工作数月的周师兄回家修养,我组织在工地宿舍的课题组组友邱维邦和李广山一起打扫工地宿舍,铸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在填埋场公司午饭后,穿上雨鞋,一起前往无锡桃花山填埋场,去到试验场地还须要经过未掩盖生活垃圾,此时知道为什么要穿上雨鞋了,初次体会到了踩在含有渗滤液的垃圾上感觉,垃圾发酵腐烂发出的臭味漫天,现场正在做的是抽水试验,水泵故障不断,得经常处理故障,手虽然带着手套,但时常也会与渗滤液接触,为解决问题,也不会考虑渗滤液有没有腐蚀性,烈日炎炎,就在此种场景工作,日复一日,水泵的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期间有一次施老师,也到现场查看情况,嘱咐我们,要多想,后来我们发现现场所用的水泵扬程达不到现场所需要求,就带与邱维邦和李广山交班的张敬峰和钱正亚去无锡新世界市场中寻求水泵,咨询水泵的参数、品质和价格,寻找到一台能达到现场抽水试验需求的水泵,得到这些信息后,汇报给了周师兄,九月开学将近,周师兄回到工地与我交接,怀着复杂的心情回到学校迎接新学期,一方面想着无锡现场的试验将会进行得怎么样,另一方面想着自己将来的几年的科研压力,短短二十余天的无锡填埋场生活,让我对现场试验的初认识,现场条件的艰辛(脏,累,臭),身体上的折磨,心灵上试验的压力。2014年年底,周师兄试验完毕后,返回校园,试验结果好像不太理想。
二、现场试验计划重起
2015年正月期间,周师兄负责的试验场地将要被填埋,施老师计划让新一级人员去无锡现场工地将以前试验区的集气井和监测井采用边填边往上接的方法接上去,加做水循环试验,然后现场观测试验继续往下进行,当时,由于我家在江西抚州,春运期间,一时回不到无锡做现场试验,而的研究方向又是关于现场试验的,施老师就安排江苏省内的杨洋和张敬峰先行到无锡填埋场开始初步的工作,后来雷浩也加入初期工作,后来我寒假结束后回到学校,与施老师会面,讨论计划后,我和董斌前往无锡与杨洋等人交接。到达工地宿舍后,发现工地宿舍换到了桃花山渗滤液处理中心一楼,室内较为干净,工地宿舍西边是排放渗滤液处理后的污泥,化学药剂的气味热天显得尤其难闻,东边是继平锻造厂,一天到晚都是“铛铛……”的锻造声,居住环境较为恶劣,工作日午餐是在无锡生活固体废弃物处置场公司餐厅吃饭,晚餐以及节假日是在离工地宿舍约1.5公里的梅园镇上吃快餐。为了工作交接的顺利,杨洋陪我和董斌多待了两天,其余人员先行回校。交接完毕后,踏上了当年也不知道是为期两年的试验之路,锻炼青春之路,历练人生之路。不管刮风下雨,白天都在填埋场工作,工作第一天,半条腿就陷到了老垃圾里,奋力将腿拔出,雨鞋里灌满了渗滤液,寒风中冷臭交加的心情无以忘怀,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扛着放在路边的HDPE管和仪器,从垃圾堆底部爬到试验地,即是在这路上时常跌倒,也要把材料送到目的地,把将集气管和监测管一米一米的往上接,然后扶着HDPE管要挖掘机挖垃圾来围住集气管,垃圾在头顶上漂下,风在吹时,垃圾往嘴里漂,上午工作后,回到宿舍得清理一番,但手中的那种渗滤液的气味再怎么洗也洗不干净,饭后,午休一小时,上山继续干活,垃圾被填埋多高,我们就把管道接到多高,同时监测所能监测的数据,下午完工,洗澡后去镇上吃晚餐,这也是一天工作后最放松的时段。晚上,想想明天要干什么,整理数据,阅读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文献,忙累一天的我,不到晚上九点就睡意绵绵,为迎接明天工作约九点就要入睡,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工作。
工作环境图
直到2015年6月下旬,以前的集气井和监测井,水循环管,均已超出标高。施工期间,施老师也数次到达现场工地查看情况,让我压力倍增。除了在无锡填埋场工作外,购买仪器和工具,联系厂家,协调工地挖机师傅帮忙围管子等等都变成了我的日常事务,记得有一次在某五金店买了一些材料,经咨询建材市场,店家所卖材料贵了许多,当时就上去跟那个五金店老板理论了一番,虽然独处他人之地,但阻挡不了我正义之心,后来我把工地买他的材料全部退了,并且让他退回全款,之后购买一些材料,都是一人跑去无锡招商城购买,到了若大的无锡招商城,卖各种东西,找到想要买的材料也非易事,年轻小伙上门采购材料,为了不被宰,也是和那些老板斗智斗勇,然后,选择购置符合工地需要的材料,购置完毕的材料又要联系货车师傅帮忙把材料运去工地;现场工地,有时所需材料,在市场上是没有的,须要工厂加工,自己就要设计图纸让常州柚山电器仪器厂加工,跟厂家的徐工说明设计是怎么样的,想要达到说明目的;我们试验区是建在垃圾正在填埋的作业区,稍有不慎,人员以及建立起来的试验管,很容易被推土机推过来的垃圾掩埋,为了让现场的工人照看我们一点,我就和他们交朋友,因为他们照不照顾,帮不帮忙对他们薪金上没有任何影响,没有万无一失,有一根监测管也被掩埋过,后让挖机师傅用挖掘机挖出;有一次,我差点被垃圾坡上的一块混凝土砸到,还好反应快,有一次在试验区测量数据,差点被挖机起吊的3吨重的铁路板压到,皮外伤也常受过,最严重的一次是左眼皮被割了一道,现在左眼皮上留了一道小伤疤,还好年轻恢复得比较快,受过伤后,第二天还是得继续干活。在这次试验中,张敬峰、杨洋、雷浩、姜兆起、荣威、张震、陈明浩、董斌和钱正亚分别断断续续到工地帮忙,感谢他们帮忙。有时在校的都有自己的事情,没人来工地支援我,时常一个人在工地干俩个人的活,那是一种无助,也是对自己身心的锻炼。试验结果整理发现,数据根本不理想,试验缺陷和问题也很多,试验宣告失败。对我打击很大,回想起过去几个月的辛苦付出,每天风雨无阻奋斗在恶臭气味漫天和蚊蝇横飞的垃圾堆里,让人无法接受,科学试验就这样,有成功就有失败,成功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之上。
三、再次现场试验
经过周师兄2014年现场试验的失败以及我2015年现场试验的失败,在过去没人做过的现场试验摸索的道路上,也得到了很多教训和失败经验,毅力和意志也得到了锻炼,当时,心想,要是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做好的。虽然现场试验可控性差,施工难,但是填埋场现场试验对生活垃圾研究尤其重要,2015年9月施老师计划再做一次,一切从头做起,当时压力倍增,我知道失败意味着什么。一边设计新试验设计图,一边继续监测试验区的数据,看是否还能发现点什么。2015年12月新实验的设计方案经过无数次的修改最终被施老师敲定,期间,记得有一次和施老师讨论新试验设计是在无锡三阳广场地铁站某小面馆讨论,施老师说了一句此次新实验再没有做好,就不在做了,课题组就不具备这个能力做,让我感到巨大的压力,同时,巨大的压力使我必须往成功的道路上行驶。新试验设计方案考虑了很多细节,为新实验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接下来就是材料的采购,先与常州柚山电器仪器厂协商一些常规仪器和加工材料事宜,因采购量大,他们还亲自到我们工地宿舍确认,还有询问加工材料不明白的地方,沟通后双方也没有什么疑问,材料也按期货运到工地,此外,还有一些材料是常州柚山电器仪器厂不能采集到的,我就得不断联系其它厂家,不同厂家材料的质量和价格对比后,确定定购。一边材料定购,一边须要和无锡填埋场领导沟通预定试验用地的事,经协商场地也为我们留好。
2016年1月中旬,开始新试验的施工。施工期人员不够,就和在校的杨洋联系过来帮忙,包括已经在工地的张敬峰就是3个我方人员,施工前期,超出了我们3人的工作量,就请了填埋场现场的2个工人帮我们干粗话,精细活还是我们干,一边进行材料与仪器的运输,预安装和预处理,一边联系无锡填埋。
再次试验施工现场图
场长臂挖机宋师傅帮我们在试验场地开挖不同深度的用于埋设仪器和管道的坑道,为了方便长臂挖机宋师傅了解我们需要怎么样的坑道,我就在小沙堆模拟开挖步骤,一切准备就绪后,仪器和管道需放入指定位置,我们仨扛着仪器和管道在垃圾上摸着爬着到达指定位置,已开挖的坑道周边填埋气云雾漫天,臭气弥漫,我也得站在坑道边拿细长管确定深度,是否达到设计深度,深度不对,就和长臂挖机宋师傅进行微调,然后仪器和管道吊起,放入,回填。每天施工期的晚上,我都要思考好明天要干什么,怎么做,怎么安排人员,出现状况怎么办,每天的施工按照计划进行。施工时,最大的挑战是把长为50余米,直径为16公分的HDPE水循环管(管内有2根地暖管和2根铜管)放入坑道,放入之前遇到一个状况,水循环管中间有两处拐角,计划是硬接,后来根据现场有经验人士所纠正,应用了PVC钢丝软管软接,最后事实证明软接是最好的办法,为了将水循环管放入坑道,我动员了无锡填埋场十余人加上一辆长臂挖机一起将水循环管放入坑道中。施工期间正处冬季,土工膜上结冰路滑,行走摔倒也是常事,雪花飘飘中工作也遇到过,加之填埋场的臭气,施工环境相当恶劣,每天工作衣服里面都是汗流浃背,外冷内热,也有时施工紧迫,工作到天黑也是常事。虽然条件艰辛,但是我们为了科学试验的成功还是坚持了下来。经过约20余天的艰苦奋斗,计划的顺利实施,各人员的协同合作,新实验仪器,管道,土工膜等等的施工成功完成。接下来就是数据的监测,当然施工期间能采集的数据也采集了,特别是孔压传感器须要采集初始值。收集数据几天后,还有几天就除夕,我们于是先行回家过年,年后回来继续监测试验。
施工完毕图
2016年正月,我和张敬峰回到无锡桃花山填埋场,开始进行水循环试验,试验数据(气压、温度、孔压、水位)一边监测一边整理,第一次水循环试验数据表现较为理想,2016年4月张敬峰回校,留下我一人继续工作,从新试验初期开始,经半年后,数据表现相对稳定,按计划接下来准备做渗滤液抽取试验。做渗滤液抽取试验,刚好处于暑期2016年7月-8月,之前几乎都是我一人在工地进行数据的采集,但做这个试验须要俩人的配合,经协调,邰俊过来工地帮忙,人员协调完毕,所需材料也购买完毕。这次主要工作是把潜水泵放入,集气管中,然后开始抽取渗滤液,同时每隔一小时进行数据的监测。早上我们爬上填埋场到达工作地,衣服就已湿透,也顾不了这么多,开始工作,夏日的填埋场臭味尤其难闻,更何况要将集气管打开,把潜水泵放入集气管内部,集气管管内的气味浓浓,只能强忍着干活,期间渗滤液抽取故障不断,为了排除故障,经常工作到天黑,晚上七八点打着手机电筒在空荡的填埋场挥洒汗水,洗完澡后常是晚上九点才能吃晚饭,饭后,回到工地宿舍还要思考故障怎么排除,第二天好怎么弄,期间脚踝也受伤过,脚也被渗滤液浸泡过,终于,奋斗
夏日工作地表面温度图
几天后,各种问题得到了解决。在渗滤液抽取的同时,也同时每一小时进行数据的监测,每天白天在填埋场土工膜表面最高可达60余摄氏度的工作环境里监测数据,伴随着渗滤液水位的起伏,经历着人生的苦与累。
按照计划接下来是填埋气的抽取和空气的注入试验,2016年11月开始实施,在此之前,因填埋场工作环境以及工地宿舍外的环境较为恶劣,患上了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历时两月咳嗽才渐渐消退,之间到药店买过药,无锡九院和无锡人民医院看过,血液检测结果显示,免疫球蛋白几乎没有,表示免疫能力弱,医生嘱咐我要到环境好一点的太湖周边修养,远离填埋场和渗滤液厂,但试验不能没有我,我不能放下试验,只能挺住和坚持继续试验,天天吃药,补充营养,才最后能抵抗住病魔。在做俩试验时,无锡已入冬,人员不够,协调了雷浩过来帮忙,所需材料与仪器我早已经准备完毕,就开始按照试验计划和方案进行,首先进行填埋气的抽取试验,填埋气一边抽取,一边数据每隔一小时同步监测,然后在进行空气的注入试验,空气一边注入,一边数据每隔一小时同步监测,填埋场上冬雨绵绵,寒风凛凛,下大雨时,用一个大雨伞苦苦支撑,为了数据的采集,每天白天都在填埋场上工作。
与施老师在现场讨论图
按照计划,接下来是做注水试验,2016年12月开始实施,人员协调刘占磊过来帮忙,材料和仪器也早已购买好,这次试验也遇到过一些小问题,但有了前面几次的试验经历,通过几天在风雨中工作到天黑的奋斗,很快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因填埋场没有水源,最后想办法用10方容量的大桶装水,水购买的是市政用水,但发现用水量非常多,购买市政用水不经济,进入试验地的铁路板也被拆除,后来发现填埋场土工膜上有一些大水坑,只要有下雨大水坑就能积满水,当时雨水也多,就用水泵抽取大水坑里的水灌入大水桶,水泵,水位控制箱等等仪器安装完毕后,注水试验得以开始,一边开始注水试验一边开始每隔一小时在寒风中监测数据,此时无锡已经入深冬,寒风格外刺骨,但我要做的就是要坚持。
冬雨中坚守现场图
按照计划接下来做第二次水循环试验,2016年12月下旬开始,因水循环试验是张敬峰的论文内容,还是张敬峰过来帮忙做水循环试验,更换第一次水循环试验时损坏的材料和仪器,第二次水循环试验顺利开始实施,一边开始水循环,一边数据的采集,直到2017年1月中旬结束。按照最初计划本次现场试验告一段落,我们就将填埋场试验地的仪器设备拆除,并撤场,回家过春节。施老师查看水循环试验整理的结果后,认为还须要补充一次水循环试验,使试验结果更加完整,于是,春节后,2017年2月上旬,我、张敬峰和刘占磊再次来到无锡桃花山填埋场,虽然,所有设备和仪器均已撤场,但是,因为之前积累了各种经验,很快,用了3天所有设备和仪器安装和调试完毕,此时完毕后刘占磊先行回校,第三次水循环试验顺利开始实施,继续一边开始水循环,一边数据的采集,直到2017年3月中旬结束,本次所有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虽然试验取得成功,但是填埋场还有些数据还可以采集,为了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回到学校后,每个礼拜周末,去到无锡桃花山填埋场进行数据的采集。再次,感谢本次试验断断续续到工地帮忙干活的同门:张敬峰、邰俊、雷浩、刘占磊、李志强、张宇辰、汪杨成和陈溧。
四、后语
虽已回校,但每当周末回到无锡桃花山填埋场,就会想起过去两年在桃花山挥洒汗水的点点滴滴。个人的各方面能力,包括设计,吃苦耐劳,人员协调与沟通,事务计划等等,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电工技术活,体力劳动活也不在话下了。现踏入无锡桃花山填埋场闻到的是垃圾发酵的恶臭味,在我心中感觉到的是试验成功的芳香味。记得每当施老师去工地视察后,都一同在“老食堂”小店用餐,施老师都让我点菜,让我点自己喜欢吃的菜,他总说他吃什么都可以,点就是,我知道,施老师是心疼我在工地干活辛苦,让我好好补补,又让我感觉到施老师为人师的那份父爱,甚是感动,用餐时候,我们也讨论试验的进展和发展,这样的情景永存在我记忆之中。本次填埋场现场试验的结束,代表着下阶段工作的开始,填埋场科学试验取得的数据成果,发现的规律,须要整理成期刊文章并发表,让世人共享成果,了解填埋场中气压、温度、孔压、水位在常规条件下和在渗滤液抽取,填埋气抽取,空气注入,注水条件下发展规律。
为了科学,不管在多么辛苦的条件下挥洒汗水,试验取得成功的时刻,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享受试验成功那一刻的喜悦,享受能为科学贡献的那一份成就感。如果有机会,我愿意邀请你到桃花山看看闻闻成功的芳香;如果再有机会,我愿意为将来还原桃花山的美付出微薄之力;如果还有机会,我愿意再到桃花山挥洒汗水……
章涛 写于无锡桃花山填埋场现场试验完成后